《從斷捨離出發,打造你的新家感》讀後雜感


這是我看的有關斷捨離的第三本書,關於怎麼丟、怎樣算是囤積都有一定基本的了解,這本書著墨比較多的是作者從事居家規劃諮詢時所遇到的囤積症案例,不同的家人態度,使得斷捨離工作的難易程度有著天壤之別。其中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女主人先認真的將客廳定位為不可以放雜物的公共區域,嚴格執行隨時維持整潔的規定,將個人的垃圾都拿到房間,督促家人維持好習慣,看久了乾淨的客廳之後,家人也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最後房子成功的斷掉雜物,不再堆積多年不用的垃圾們。

當然有成功的案例也會有失敗的案例,如果家人不支持,清掉的空間很容易再變回原本的樣子,在斷捨離的臉書社團也可以看到有些人抱怨自己丟掉的東西被家人撿回來,只能偷偷丟而且要拿去外面丟。

裡面有些例子很極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要堆積自己用不到的東西,甚至讓家裡的環境變得很糟,讓生活品質很差呢?堆積自己東西是很容易發生的事,除非是極簡主義者,一般人多少都有些紀念性質的物品。但堆積到整個家裡都是東西還不捨得丟,究竟為什麼會把雜物看的比自己的生活品質還重要呢?這種嚴重情況被認為算是心理疾病了,需要旁觀第三者的協助。

「堆積用不到的東西」真的是人類的通病,可能是捨不得丟掉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也可能是充滿回憶。然而我們真的用的到那麼多東西嗎?

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受用的地方不是斷捨離,反而是居家改造和保養。但這麼說也不精確,因為斷捨離在這本書中也是居家改造的一環,如果只是從外表來改變房子,而不改變囤積的習慣的話,很有可能會重蹈覆轍。不如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才能讓翻修後的家維持想像中的美好樣子。

房子並不是蓋好或是裝潢好之後就一切完美了,必須付出心力維護。防水層必須隔兩年保養一次,尤其是頂樓要特別注意。空調主機本體要兩年清洗一次,可以屋主自行清洗或交由專業人員(在家裡沒看過爸媽清洗過)。

翻修時不是只注意裝潢風格而已,要全盤考量實用性、容不容易維護,防水、通風、採光、隔熱、濕度、空氣品質,將預算留給建築結構的內裝,而非只注重外表的光鮮亮麗,會是比較聰明的選擇。

除了基本結構外,居家改造時也要思考住在這樣的家多久時間?如果是要住一輩子的,就要以一輩子的房子來規劃,方便老人的設計、預留新家庭成員的空間,這樣才不用到時候再改造一次。作者稍微提到了通用設計:不論使用者體型、姿勢或移動性如何,空間中的通用設計提供適當的大小及空間供人順利使用。這種概念很有趣,但不知道住宅的實際應用成效如何。

裡面有個讓我很驚訝的概念:「國內鋼筋混凝土住宅的民間折舊壽命為五十五至六十年」,意思是居住在一個房子裡必須考量它蓋好多久,不能蓋好之後就流傳百世,一旦60年就建議要改建,透天要這麼做比較容易,老公寓或大樓比較難,建議若大樓居民沒有共識要搬離。

看完之後深深覺得當有錢買房子要改建的時候,要請設計師評估房屋的狀態並且仔細的考慮各式各樣的需求,有些設備如果沒有在改建時規劃進去的話,日後要再加進去會很不方便。果然還是術業有專攻啊!提醒自己未來要找會提醒房屋的安全性的設計師,不要只是被漂亮的設計迷惑了雙眼。

在打這篇的期間剛好看到了設計家FB的文章,也是這本書作者寫的。
[林黛羚專欄] 老公寓翻新、再住上三十年,好嗎?
謹慎購屋,不要因為太想擁有自己的房子就衝動,為自己找一個可以安全住到老的居所。

另外這本書在臉書有個同名社團,裡面有一些很厲害的人的分享,覺得他們的家真的好賞心悅目,我也要努力讓自己身邊的雜物減少!現在有很多東西沒放在租屋處而是堆在家裡,乍看之下東西很少,卻只是換個地方囤積。暑假考完國考該來整理一下了。

-

書名:從斷捨離出發,打造你的新家感
作者:林黛羚
黛羚專欄】老公寓翻新、再
住上三十年,好嗎?-設計家 Searchome
https://www.searchome.net/article.aspx?id=3459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