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腦袋有洞,才念法律系》讀後雜感

曾經我也有過法律夢,貌似是因為高中念公民時覺得有關法律的部分都蠻有趣的。只是後來陰錯陽差還是沒往一類組的方向走。高中科目因為每個領域都涉獵,很廣泛但也很粗淺,原本覺得還不錯的事情,也許深度接觸後反而覺得很無聊。就像是中醫之於我一樣(咦?)我也不知道如果當初我選的是法律系的話,會不會過得比現在開心。但人生不能重來,只好讀點法律書來過過乾癮。

從大學時代開始,以漫畫和輕鬆的文筆描述法律人的成長過程,夾雜著些許的法律知識。可以感受到現行以考試為上的制度,法律系學生必須熟稔各式各樣的法條,但並非是強行硬背下來,還要能夠活用,找出申論題中的爭點,並且有條理地敘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律沒有正確解答,只有「通說」和不同意見」。因此考試寫答案時,要寫上各種見解,甚至要學會判斷出題老師風格而寫出較有可能拿到高分的答案。不同法官判決會有落差也就不難理解,畢竟現實狀況很複雜,法官根據現有的法條,照著現行法律的價值觀作出判決,只要合乎規定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我相信在這樣的制度下,能考上司法官的人都是邏輯清晰、條理分明的,然而法官現在普遍的不被社會所信任,新聞報導常有各種聳動的標題,恐龍法官看似滿街都是,有可能的確存在武斷而沒有與時勢俱進的法官做出不合理判決,但可能也有很多法律實務與民眾價值觀之間的落差。這個落差可能是法律和一般人之間太遠而造成的,因為法律當中一堆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讓閱聽民眾難以透過自我學習而理解判決原因,所以直接跟隨著媒體說法起舞。

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解決?我想,必須還是要仰賴一些人主動做法律普及,就像是作者這樣。

幾個臉書粉專,會結合時事提出法律相關見解:
還有這本作者的粉專

-

書籍資訊:
書名:我一定是頭腦有洞,才唸法律系:律師、法官的養成之路,以及法律邊緣人的入世告白
作者:小益
喜歡程度:★★★★☆ (4/5)

留言